Welcome to XX foreign trade company

Email

admin@admin.com

Whatsapp

13500000

业内惊讶!做教培、考公、开餐馆…券商人花式转型,卖方不香了?

2025-06-28 Visits:11

新盛在线客服微信【77296577】近期,一张中泰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周寒阳宣布转行投身教育培训行业的截图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周寒阳原本专注于电新领域的研究,曾先后供职于平安证券和中泰证券。他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转型计划:“我现在已经转行投身于教育培训和夏令营事业,专注于高中科创全链条辅导,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科研报告撰写以及自主招生面试指导。如有需要,同事们可以私信联系我。人生路途漫长,希望大家都能珍重自己。”

图 / 社交媒体截图

券商研究所一直是高薪的象征。当从业者转向AI等热门领域时,人们或许不会感到特别惊讶。而教育行业本身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研究所人员转向这一领域尤其受到关注。一位资深券商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了这一情况。

实际上,周寒阳转型教育并非唯一案例。记者了解到,去年还有其他券商研究所的首席分析师转行从事留学教育。

事实上,教育只是研究所从业者转型的一个方向。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保险销售、餐饮业、第三方分销机构等也成为新的转型选择。

这种转型并不局限于研究所,券商的各个业务线都面临着压力,除了自营和资管业务相对较好外,其他如投行、研究所、财富管理等业务线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因此,相关从业人员离开券商甚至整个金融行业的情况并不罕见,上述研究所人员的转型方向在券商其他业务线的从业者中也时有发生。

转型现象日益普遍

中泰电新的周寒阳转向教育行业引起了行业内的热议。研究所转向教育行业看似令人惊讶,但实际上并非个别现象。

另一位券商研究所的资深人士透露,去年就有同事转行进入教育机构,从事留学培训。

周寒阳转向教育行业后,主要进行高中科创全链条辅导,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获取、科研报告写作辅导、自主招生面试辅导等。

从这两位券商研究所人士转向教育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来看,虽然被称为教育,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外辅导。这类教育机构的学生资源仍然充足,岗位待遇也相对丰厚。券商研究所人员转向教育行业后,他们的研究能力也得到了发挥。因此,当券商研究所的薪酬下降时,转向教育行业的案例也相继出现。

“研究人员转向教育行业,乍一看似乎令人惊讶,但仔细思考,这只是券商人转型的一个方向,无可厚非。”一位券商资深人士表示。

教育成为券商从业者在新一轮降薪裁员压力下的转型方向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除了教育外,2023年以来还出现了多个券商人员转型的新方向。

公务员考试和编制考试成为最多的转型方向。这一转型背后的核心逻辑是:放弃高薪追求稳定。

在2025年4月7日发布的上海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第一批拟录用名单中,有来自12家券商的十余名券商员工。随后,在4月14日公布的各地税务局2025年度第一批拟录用公务员名单中,又有9位券商从业者上榜。仅这两份拟录用名单,券商从业者就有20余人。“随着券商总部年薪百万已变得司空见惯,考公考编的券商人却变得稀少。然而,在券商薪酬减少、业绩考核压力剧增的当下,公务员的稳定岗位吸引了一些券商人。许多年轻券商从业者抓住35周岁以下的时间窗口,积极寻求进入公务员行列。”一位拥有20多年券商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士如此分析。

大学教师也成为许多人眼中理想的职业转换。据悉,近期有券商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成功转型至高校任教。这一转型通常要求较高的学历背景。该研究员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学历背景非常出色。对于大多数券商从业者而言,向高校教师转型相对更具挑战性。

自主创业也是部分券商人士的选项之一。例如,有前券商首席研究员转型开设了餐馆。

某抖音餐饮账号的自我介绍中提到:“我是吴老板,经营汤馆,曾是券商首席研究员。”在其发布的抖音视频中,封面上常常以醒目的字体标注“前券商首席”字样。

图 / 社交媒体截图

“面对薪酬的下滑,我们的分析师们相互调侃说,如果有一天不想再干了,那就去开家店铺,已经有同事提前一步这样做了。”一位专注于食品饮料研究的分析师如此直言。

除此之外,记者发现,近年来,投身保险行业、加入第三方代销机构等,也成为券商从业者的新转型路径。

从整体来看,券商人员的转型方向并非固定,而是在传统的转型基础上,向各个行业拓展。这被视为证券公司限薪、裁员以及功能化转型下的必然结果,一位资深券商人士这样分析。

“转型”到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在金融业限薪的背景下,企业成为券商人士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这些企业既包括上市公司,也包括即将上市的企业;涉及的职位有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证券代表等。根据Wind数据的梳理,仅2024年以来,新聘任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中,就有数十位之前曾在券商工作。在细分领域,投资银行领域的人数最多,其次是研究所。

例如,原招商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保荐代表人杜元灿,自2025年2月18日起担任电连技术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还有原德邦证券研究所传媒互联网海外首席分析师马笑,自2024年12月21日起担任力盛体育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

据一位资深保荐代表人介绍,投行转型最常见的是成为企业财务总监或董事会秘书,既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拟上市企业。前者可以获得股权激励,后者在分得股权后,一旦企业上市,有望实现财务自由,因此吸引力较大。

“在IPO表现良好的时期,业绩突出的资深保荐代表人年收入可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在投行能获得不错的收入,因此投行人转型的动力并不大。但现在收入大幅下降,人员冗余,考虑转型的投行人明显增多。”另一位券商资深保荐代表人这样告诉记者。

券商研究所的情况也类似。过去,年薪数百万的行业首席分析师并不少见,而现在,年薪不足50万元的券商人比比皆是。在薪酬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转型成为必然。

此外,投行人士转向精品投行,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转向买方,加入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也是券商人士的常见转型路径。然而,由于近年来这些行业也面临压力,这方面的转型并不明显。

年终奖的消失

券商人员转型的背后,严格的考核和下降的薪酬是关键因素。一位头部券商管理层人士透露,其公司往年人员流动率约为4%至5%,去年增至约10%。据了解,10%的人员流动率还算较低,部分中小券商的人员流动率更高。

薪酬下降是转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报道显示,对于券商业务条线的前台员工而言,年终奖往往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截至6月27日,多数券商尚未发放2024年的年终奖。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券商限薪政策实施前,年终奖通常在这个时期已经发放。

在限薪政策实施前,除了年终奖,一些券商还会发放季度奖金。但如今,季度奖金的发放已基本不复存在。

一位券商资深人士表示:“去年,大家还在担忧年终奖会‘少得可怜’。而今年,年终奖几乎已被默认为不存在。”

根据Wind数据,券商的人均薪酬(即应付职工薪酬)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21年,证券公司的人均薪酬曾高达65.14万元,但随着券业限薪的持续推行,2024年的人均薪酬降至53.55万元,三年间减少了11.59万元。

以中信证券为例,2021年的人均薪酬高达94.70万元,2022年降至83.64万元,2023年进一步下调至79.19万元,2024年为77.98万元,这是2024年内资券商中人均薪酬的最高水平。

中金公司的人均薪酬下降更为显著,2021年超过100万元至116.43万元,2022年降至81.96万元,2023年大幅下降至70.04万元,2024年为64.26万元。

除了薪酬的大幅减少,调岗和增加的考核压力也成为一些券商员工选择离职的推动因素。

一位头部券商的资深人士透露,其所在公司的一线城市员工业绩考核连续不达标,底薪被连续下调至两三千元,且每年调整一次。在年终奖难以获得、奖金不再发放的情况下,如此低的底薪将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员工还要承受房贷车贷的压力,转型就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券商转型的人群中,各年龄段都有涉及,但年轻人的比例明显较高。

“年轻人负担较小,转型成本较低。当券商不再是高薪行业,而业务压力依然较大时,更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就不足为奇了。”多位券商资深人士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Leave Your Message


Leave a message